close
CIMG4552.JPG 
2009年8月8日的災難,我想台灣的人民應該短時間內不會忘記。只是看到了如此巨變的災情,除了看著電視隨著電視的報導起伏心情,或是掏出自己的信用卡幫助災民以外,我們還能夠做什麼事情呢?也就是這樣的動機,我到了書店找尋關於災難求生的相關書籍,發現相關的資訊少得可憐,好像出版社覺得大家只要看看電視的報導,就可以逃過各類災難。後來,我找到了一本張老師出版的《冷靜的恐懼》,這個書名我覺得取得非常的貼切:遇上災難人人都會恐懼,但是冷靜的人往往能夠保命。
CIMG4645.JPG 
 
書籍中有許多我非常感到興趣的部份:首先根據統計,當發生深山迷路的災難發生時,如果有大人與小孩同時在場,小孩的存活率往往比大人高得多!理論上大人不論是體力或是應變能力都遠高於小孩,但是往往會送命,原因在於某些情況下,小孩比較不會像是大人發生迷路時,身體與理智失控的情況,而是遵照大人平日的教導,找不到父母請留在原地,以及根據本能保持自己的體力等待救援。這一段就深深地吸引我繼續閱讀《冷靜的恐懼》的原因。此外書籍中也有提到知名的911災難發生時,就算是最有經驗的專家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發生:有一群人遵照管理元的說法逃往屋頂,還有人更天才的聽命公司主管「留在原地」的命令,直到大樓塌了才在電話大喊「早知道我就要逃生了」之類令人無言的話...。所以書籍中在最後,提到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觀念叫做「STOP」,就是Stop停下來,Think思考目前狀況,Observe觀察情勢,Plan執行求生計畫,光這個重點好記又實用!強力推薦給各位!
CIMG4644.JPG 
 
書中前大段的內容其實蠻多理論的...看到後來有一點難以集中精神,我覺得那些倒不是非常重要的重點,但是書中有一些例子不斷的被反覆提出來, 例如經驗老道的特種部隊人員,太過樂觀情勢而死於急流;航空母艦的駕駛員為何不聽塔台的指揮重新起飛,而撞上了母艦的船尾釀成大禍...這些意外理當不應該發生,在於人的腦中與身體有衝突的狀況。這些案例有時也會發生在職場,例如情緒凌駕於理智,就很容易出現失控或是判斷錯誤的問題,因此我覺得這一本書,雖然主要是描述緊急狀況下求生的種種方式,但是這些觀念也跟職場的某些管理科學有些關聯。
 
題外話:這本書的推薦序其中有一篇,是內政部消防署署長黃季敏所撰文...就是坐鎮八八水災的救災總指揮14天沒休息昏倒的那一位敬職英雄,雖然在救災體制上政府可以做得更好,不過相信這次災難之後,不論是都市人、上班族、靠天吃飯的農民或住民,應該都要有應變災害的觀念,才有機會在第一時間存活並等待救援。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risingstar 的頭像
    risingstar

    Rising☆Star 小小行銷人的市場觀察與分享

    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