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讀書心得 (23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CIMG4973.jpg

由於本身有在國外讀書過一段時間,以及本身對於電子商務的興趣,因此我除了閱讀中文的書籍外,有時也會到外文書店尋找電子商務相關的書籍。由於原文書籍較昂貴,因此建議各位到專業的書店,或是熟悉的店家代訂,可以節省一筆不小的開銷。

Start-up Your Own e-Business這一本書籍當我在書店閱讀時,覺得本書最大的特色就是非常的務實,書中沒有很多複雜的商業理論,也不斷的灌輸讀者:進入電子商務,馬上去做就是最好的策略!書中大略的介紹了建立電子商務的幾個基本應該之到的事項,例如:找尋製作網頁公司,應如何要求品質?網路商務的形式、商務的對象與策略都有略為帶到,雖然只是略為帶到,但是其中卻有許多極為重要的常識是電子商務人士有時會忽略的。舉例來說:雖然網路購物打破了距離的界線,但卻沒有打破國與國的關稅問題,如果要在網路進行跨國生意,那麼如何將貨品寄到他國,是否有法律以及關稅的限制,這些都是書中提及的事項。

書中採用類似Book for Dummies(台灣翻譯為:小叮噹學習系列,亦即傻瓜都學得會的技能)方式,有許多提示的方格告訴您網路行銷哪些是不錯的點子,哪些是爛點子,例如垃圾電子郵件法的成立後,在歐美幾乎已經無人以電子郵件進行網路行銷,這點雖然對於台灣的商務來說影響不大,但是電子郵件行銷的效力式微,卻也是不爭的事實。書中比較可惜之處,在於專業的網路行銷部份如:SEO搜尋引擎優化的章節著墨甚少,不過書中也建議找尋一家適當的網路行銷公司,對於企業在網路上的成功將有很大的幫助。

書中有不少非常實務的成功商務案例,大到美國最成功的連鎖鞋店shoebuy.com、全美最專業的客服系統耳機專賣店Headset.com或是小型的區域地毯窗簾店舖...都有他們在電子商務成功的一套秘訣。例如在Shoebuy的網站上,他們保證客人一定找得到他們要的鞋子以及保證退貨的機制,贏得美國消費者的信賴;Headset.com則是以自豪的專業知識幫助客戶找到最好用的耳機;而小型的窗簾地毯店,則是善用了SEO(搜尋引擎優化)的技術,使得當地客戶能夠注意到他們的網站與服務-即使他們的網站相當的原始簡陋。在許多成功的案例中,成功者不斷的強調電子商務客戶關係比過去更為重要,因為沒有客戶的認同,再好的產品與網站技術都是沒有意義的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910.JPG

這次哈佛管理學院10月號有一篇很棒的主題:打手品牌,乍聽之下覺得是個很陌生的名詞,不過文章繼續閱讀下去的時候,就會發現有許多熟悉的行銷事件在其中。例如衛生用品大廠為了對抗自有品牌商品,也推出了比較低價的品牌副品牌應戰;底片廠商柯達為了對抗對手,推出了品質較低的底片...但是有些策略是成功的,有些是大大的失敗。

雜誌中有很多令人印象的好案例,例如柯達推出的低價底片,沒有想到最後的結果是傷害了原本的口碑品牌商品;汽車大廠通用GM為了打入平價汽車的市場,開創了釷星這個堪稱是完美品牌的汽車,雖然賣得很好,然而這個品牌燒了總公司大把鈔票,公司反而虧錢...許多案例不得不讓我們深思,有時看到了市場的變化,做出立即的回應是好事,但是這個回應如果先前的評估錯誤,可能就是商場常常說的:拿石頭砸自己的腳!

當然其中也有不錯的成功案例,例如Intel的著名處理器品牌Pentium,當年推出時必須面對低價的AMD處理器的威脅,因此推出了效能差一點點,但是價格很優惠的處理器品牌Celeron賽揚,雖然初期的效能與價格比,被主流的市場唾棄,但是因為設計處理器不需如同汽車工業那般複雜的生產線,因此Intel只要稍加提昇了賽揚的功能,順利的贏得了市場的口碑,打造出了一個成功的打手品牌。這個案例其實在資訊3C產業一直不斷的發生也幾乎每天可見,例如繪圖顯示卡的產業,不斷的使用了不同的處理晶片攻佔不同的價格市場,並且也靈活的調整價格策略應付對手。

產業有別,有些產業非常適合不斷的開創副品牌或是,例如釷星汽車居然是整個生產線與通用汽車不相容,成本自然高得驚人,但是3C產業在多數的情況,只有外觀上變化以及核心處理器的升級,就能夠推出完美的新品牌。雖然3C產業有這樣的優勢,不過一個新產品的初期開發成本驚人,如果初期的商品並不如預期的效能,往往也無法存活,更不用談開創打手品牌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861.jpg

日前稍忙,只有最近有一點空檔的時間把上個月的哈佛管理學院雜誌拿來翻閱,雖然主題內容是離我目前工作較為遙遠的「綠色創新力」,但其中有一篇專文《思科的小點子大競賽》中,讓我看到了國外的頂尖企業,是如何舉辦一場充滿創意的競賽,並且如何規劃活動的規則與獎勵,這點對於行銷企劃人來說,是個很值得參考的一文。不過文中有一段令我非常有感觸的一個章節:智慧財產,取之有道,大意是說參與活動的團體或個人,在活動中所提供的點子以及創意該歸屬於誰?如果100%的創意不論得獎與否都得歸給思科,雖然應該可以省下很多專案經理的腦力成本,但參加活動者勢必會有很大的反彈,因此他們最後做出的決議是:所有未得獎的創意與點子,都歸還給創作者,他們可以放著不用沒關係,也可以拿來創業發財,完全自由。

這點讓我很欽佩思科的活動規劃相當注重智慧財產,讓我想起了一個自身的例子,以及朋友的例子。先談談自身的案例,數年前我曾經到了一家內湖的科技公司,主要的產品為資訊資料庫系統,他們希望將新開發的系統推廣到醫療單位,因此在面試我的過程中,問了我「是否有辦法弄到醫院資訊室聯絡人的名單」這個問題時,我個人認為這個難度並不高,畢竟網路相當的發達,再說醫院的大部分的資訊都是公開。然而面試我的老闆卻說「希望您可以弄到這份名單,如果可以的話就證明您的能力不錯,我們會考慮錄用你」之後,我就對這一家公司給予不好的負向印象。

另外一個朋友的例子也很值得我們警惕,這位朋友到了一個國際的社群交友網站面試,當面試官問及該如何拓展社群的客群, 友人提出了非常多的建議與執行的細節,當時只見面試官提筆紀錄了這些內容後,請了我的朋友回家靜候通知。然而最後的結果是沒有錄取,但是最誇張的是他在當時發想的網路社群拓展計畫,卻在他們的官方網站上出現了!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明可以證實公司佔用了他的創意,但是這一次的經驗,卻讓友人對於日後面試的過程中,多了更多的戒心以提防自己的創意受到盜用。

雖然台灣鮮少有公司開辦「創意」比賽,然而個人希望當企 業進行創意活動時,必須要兼顧著活動參與者的權益,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爭議與誤會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696.JPG 

一般來說我比較不太喜歡看《商業週刊》或是《天下》的雜誌,原因是商業的成功案例大同小異。不過這一次剛好看到《天下雜誌429期》的主題"揪團力量大"的主題引起了我的閱讀興趣,發現這一篇文章寫得相當的中肯,因此在這裡推薦給大家。

雖然文章的大標題是"揪團",但是其實正在講述的內容,是與我們網路生活已經密不可分的"微型網誌",以及社交網站的商業應用。的確,雖然微型網誌的設計,是為了讓使用者可以更為快速的發佈、傳遞、互動各類的情報,就猶如與朋友聊天般的輕鬆,但是事實上其中有許多經營上的學問,卻是目前企業比較不清楚的。書中舉了四個微型網誌的風險,提到如果操作微型網誌的人使用不慎,傳遞的資訊錯誤事小,但是沒有立即的處理,可能會引發無法收拾的後果。因此操作者建議是企業內已經有一定經驗的員工執行,避免找人「代打」。

CIMG4698.JPG 

書中有一個比較怪異的案例,是提到一個汽車行銷人員,透過了社交網站facebook的功能,使得自己的業績得以成長四成之多。理論上,任何人都可以透過facebook的強大關聯式人際網路,非常迅速的建立網路的人際關係,然而在國外的行銷資料中,曾經探討這個問題:在web 2.0的時代中,職員在網路上究竟是代表著企業?還是員工自己?以及在網路上如何將個人的隱私,與職業有所區隔?這有一點點類似直銷產業,如果周遭的朋友知道您是從事直銷,朋友多少會有「糟糕,聯絡我該不會是要來推銷東西吧」而使原有的人際關係受損;但如果沒有運用現有的人際關係,也無法發揮微型網誌,或是網路社群的廣大影響力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0989541357-item-8549xf1x0253x0375-m.jpg 
身為行銷企劃人,有時接觸一些與領域不同的書籍,都能夠觸發一些 意外的收穫。很奇特的是,我跟音樂相關的書籍也特別的有緣,我印象中有兩本我非常深刻的音樂書,其中一本叫做《中年學音樂》,另外一本就是今天想要與大家一起分享的《感動,如此創造》。這一本書是父親在我前年生日的時候送給我的,因此格外的具有意義,而我也將這一本書放在隨身的包包長達半年之久,可見對於書中內容之喜愛。
 
原本心想日本音樂大師久石讓的書籍,無非是介紹他如何創作《龍貓》、《天空之城》動畫作品的音樂心路歷程吧,不過看過了這一本書之後,才發現內容真是森羅萬象,從他創作歌曲的謹慎、緊張、以及如何暖身投入工作的心得,到對於年輕時下流行樂曲、文化、電影、甚至是中國的文化創作都有獨到的見解。
 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CIMG4552.JPG 
2009年8月8日的災難,我想台灣的人民應該短時間內不會忘記。只是看到了如此巨變的災情,除了看著電視隨著電視的報導起伏心情,或是掏出自己的信用卡幫助災民以外,我們還能夠做什麼事情呢?也就是這樣的動機,我到了書店找尋關於災難求生的相關書籍,發現相關的資訊少得可憐,好像出版社覺得大家只要看看電視的報導,就可以逃過各類災難。後來,我找到了一本張老師出版的《冷靜的恐懼》,這個書名我覺得取得非常的貼切:遇上災難人人都會恐懼,但是冷靜的人往往能夠保命。
CIMG4645.JPG 
 
書籍中有許多我非常感到興趣的部份:首先根據統計,當發生深山迷路的災難發生時,如果有大人與小孩同時在場,小孩的存活率往往比大人高得多!理論上大人不論是體力或是應變能力都遠高於小孩,但是往往會送命,原因在於某些情況下,小孩比較不會像是大人發生迷路時,身體與理智失控的情況,而是遵照大人平日的教導,找不到父母請留在原地,以及根據本能保持自己的體力等待救援。這一段就深深地吸引我繼續閱讀《冷靜的恐懼》的原因。此外書籍中也有提到知名的911災難發生時,就算是最有經驗的專家也會有判斷錯誤的時候發生:有一群人遵照管理元的說法逃往屋頂,還有人更天才的聽命公司主管「留在原地」的命令,直到大樓塌了才在電話大喊「早知道我就要逃生了」之類令人無言的話...。所以書籍中在最後,提到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觀念叫做「STOP」,就是Stop停下來,Think思考目前狀況,Observe觀察情勢,Plan執行求生計畫,光這個重點好記又實用!強力推薦給各位!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488.jpg 
 
我最喜歡閱讀具有突破性話題的行銷書籍與文章,因此我不太喜歡老套的企業成功理念、傳統的行銷案例...等等老掉牙的內容。這一期哈佛管理學院的主題是《經營新世界》,大部分的文章都是企業管理相關,唯一有一篇另我非常的愛不釋手,那就是《告別理性經濟》。
 
首先,內文很直接的告訴大家,其實許多書籍提到人們會以理性選出最佳的企業政策,這並不完全正確。尤其是人處於壓力、巨大變化、險惡環境的狀態下,可能會選擇出許多不理性的方案。書中起初舉了一個很簡單的小實驗破題:一個15美分的高級巧克力vs1美分的低價的巧克力,在經濟許可下大多數人願意選擇高級巧克力;但如果各降了一美分,低價巧克力突然變成了免費招待,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將會增強數倍之多。這個實驗也間接的驗證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,網路上諸多的免費服務成為消費者尋求服務與娛樂的新選擇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235.jpg 

從進入職場以來,任職過的不少公司不斷的以「團隊」自居。「團隊」這個名詞最常出現在的場合是開會的時候,領導人總是會疾呼公司的每一個人都是重要的,沒有一起努力,是不可能達到業績的然而經常口號一呼,大家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後,熱情回到了平靜,一切又回到了原點。看過了這一本副刊之後,才知道原來問題是在哪裡。

 

書中開宗明義的告訴大家:「團隊」這個名詞被濫用了,因為「團隊」跟「團體」是完全不一樣的意義:「團隊」是一群具有共同責任的人們,一起討論並且訂定工作目標的,工作的績效有團隊項目也有個人項目,而「團體」則是一個具有強勢、聚焦清楚的領導人,透過了討論、決定與授權決定每個人該做什麼事情,所以工作績效只有個人的項目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177.jpg 

端午連續假期的那陣子,我的腦袋一直呈現昏沉的狀態,連看電視上網都會覺得想睡覺,後來回才原因,應該是放假在家沒有喝咖啡,所以才會導致這樣的精神狀態。上班的時候,我的習慣是上午一杯公司的研磨咖啡,下午則是一包即溶咖啡,因為上午精神比較差,需要較多的咖啡因;下午則是吃過了中餐想喝一點甜的,所以即溶咖啡就是我的最佳選擇。

 

不過,就在連續假期之後,我覺得我應該要戒除咖啡了,因此從端午到今天我已經10天沒有沾過咖啡了(目前改喝立頓紅茶包),正當自豪於自己的堅強意志時,恰巧收到了6月號的哈佛管理學院的雜誌,其中一篇文章《喝咖啡有益業績》正好引起了我的高度興趣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108.jpg

有時我們人在辦公室,能注意到的大多是固定的網路資訊,而且有很大的可能,資訊的來源是來自於入口網站所提供。然而網路的世界其實極為寬廣,許多發生在他國的轟動事件,身處於台灣的人卻毫無所悉(相對的,可能外國人也不知道在台灣最轟動的國產片是海角七號吧),然而這本《網路紅事件》 卻是一個很不錯的,看看網路世界曾經發生過了哪些現實生活中,始料未及的暴紅故事與產業趨勢。

《網路紅 事件》的作者是網路世界一名非常知名的觀察家叫做Mr.6,可能有人沒有看過他的部落格,但可能都會在不經意的情況下看到他的文章不斷的被轉貼,甚至被用來當作網路行銷的廣告資料使用。書中提及的一些網站故事,其實在他的部落格有提到,但是書中的內容已經改寫過了,因此看起來比較不像是部落格的散文形式,而是比較類似一個事件的導讀,告訴你網路曾經有個人做過這樣轟動一時的事情。至於要看到更深入的資訊,我想親自進入提及的網站,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。

舉例來說:書中有個案例提到一個"XDR-TB"的多重抗藥性肺結核的宣導網站,以真實、不掩飾、且帶有一點震撼的照片,喚起人們對於非洲肺結核的嚴重擴散議題。我當時看到了這個文章可說是嚇到了!原來世界上居然有這麼威力強大的病菌,那麼為何人們還在關注H1N1新流感的發展,而不是全力防堵"XDR-TB"這個恐怖的殺手呢?後來我稍微查閱了一下維基百科,才稍稍了瞭解原來"XDR-TB"多重抗藥性肺結核是難以治癒,但是不太容易人傳人,大多是初期沒有好好按時吃藥才會演變成多重的抗藥性。所以如果我們只看了導讀沒有深入看看內容,可能就會誤解了書籍想要傳遞的訊息。

至於本書是否有提到網路行銷、網路商業的部份呢?有,但比較少,所以如果想要找到網路行銷成功案例的人,可能這不是一本適合的書,但如果是要觀察網路的世界,這是一本很棒的本土書!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CIMG4032.JPG  

大部分的人都知道3C是泛指各類的電腦與電氣用品的商品統稱,但是在《瞄準御宅族》這一本書內,提到了3C的概念:收集(Collection)、創作(Creative)與社群(Community),只有這三個條件都達成了,這領域才有可能被一群死忠的支持者不斷的推廣。

 

書中除了舉例一些比較常見的御宅族型態,例如:收集電腦硬體、改裝硬體、喜愛以超頻為目標的電腦御宅族,由於台灣的資訊產業相當的發達,這種族群在台灣也相當的常見。另外也有追求偶像資訊、收集、甚至自己剪輯偶像的MV成為一首獨家創作的偶像型御宅族也是台日共通,不過偶像御宅族與電腦御宅族不同,是以女生居多,因此行銷的方式又不太一樣。

 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CIMG4095.jpg 

這一期看得比較慢一點,不過也看得差不多了,其中有一個章節叫做「哈佛個案研究」是我每期必看的內容,雖然故事中的案例都是虛構的,但是劇情卻不輸給短篇小說。

 

這一次的個案研究叫做「成交不擇手段」,內容其實沒有很複雜,就是一個公司頂級的業務員,為了達成一筆重大的交易案,摸清了買家關鍵人物(Key Person)原來是喜歡假日養牛,所以業務員故意去她的牧場拍下了牛照片,然後出其不意的秀出照片,也巧妙地與關鍵人物接近並聊起養牛的興趣,然後在取得對方信任之後,才表明自己「非常巧合」的是與她公司相關的業務,由於已經培養了一段信任,因此案件順利的成交,而這個成功案例就在公司內部的Email流傳成為。只是原本應該成為佳話的成功案例,公司卻給予了該業務一個申誡警告,為什麼呢?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CIMG4032.JPG 

 

這一本書是朋友介紹給我,認為非常適合給我這類任職於科技產業的行銷人員閱讀的好書,加上本身也對於科技類的產品非常的有興趣,因此閱讀起來並沒有太大的負擔,甚至從閱讀中可以認同「御宅族」的心理與想法。

 

這一本書是日本相當知名的財經研究單位「野村綜合研究院」所發表的書籍,由於出版的年份為200612月,雖然並不是最新的第一手資料,但是卻也相當精準的,用文字的敘述方式,將「御宅族」做了一個基礎的區分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BR033.gif 

 

這一期的《哈佛管理學院》內容比起上一期有更多吸引我的題材,因此光是看了前面幾頁的內容就花了我兩個小時的時間,也讓我將雜誌蓋起,進入思考的階段。其中有一篇短文是比較沒有讓我進入思考,但是卻讓我感觸良多。

 

有一篇短文這麼提到:根據調查,超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人,都非常的感激醫院提供的商店服務,並且顧客有更高的意願光臨醫院外的連鎖門市,然而在歐美的醫療機構大多只有零星的商店服務,因此短文建議歐美的連鎖商店,應認真的考慮在醫院內設立商店的計畫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HBR032.gif 

 

月初寄來的哈佛管理學月一直沒有持續的看完,只有斷斷續續的看了幾個章節,主要的原因之一是,這次的內容大多是描述經濟蕭條下,公司該如何改變策略迎合消費者的消費行為分析,雖然非常的受用,但是對於行銷企劃來說,這樣的議題離稍微超出了我的工作範圍,畢竟我不是主管階層,對於公司的上層運作並不清楚。

 

不過雜誌中有一段我很喜歡的文章,題目為《卓越的公司只是好運》,文中提到了許多在商業雜誌上曝光的公司,真有內容所說的,因為優秀所以卓越嗎?內容還提到了他們就13項大型的成功案例中,研究了287家高績效公司,其中只有約4分一1確實有著優越特點,而其餘4分之3的公司,則與其他不賺錢的公司一樣平庸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BerkunInnovationWeb.gif 

2009年二月號的哈佛管理學院的最後一頁,有一個很有趣的「畫說管理」的章節提到了《創新的神話》(The myth of innovation)這一本書籍,提到大部分的企業都非常明白創新的重要性,但是對於創新的迷思卻以為只要員工開會討論,腦力激盪一下,就會引發出源源不絕的創意讓公司獲利。文章短短的提到了一段話:創新的過程是漫長而艱辛的,真正困難的是如何善用創新的點子。

 

 

 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A0964.jpg 

 

這個月的哈佛管理學院雜誌寄來了。本期的主題「讓客戶非買不可」是一個令人提起興趣的主題,但是翻到了前幾頁中的專文《獎勵的反作用力》中舉了一個古老的例子,提到了數十年前的捐血活動中,捐血單位提出了「捐血者可以獲得獎金」的政策,然而此舉反而讓捐血的女性人數瞬間爆跌了一半以上,原因是獎金會使旁觀者覺得捐血者是有目的的,而非公益而捐血。因此本文特別告訴企業設定獎勵標準時,必須要感受員工對於獎勵政策的看法。

 

這個文章原本讓我百思不解,後來我突然地開悟的了解其中的道理,以及人生中微不足道的成年往事...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_01.jpg 

其實原本我並沒有打算介紹這一本書,但是最近看到了一則新聞:「窮得只剩下志氣 26歲許峰源翻身」才有感而發。這則新聞提到五洲製藥廠的老闆的新聞採訪,提到了「貧窮是我的加分條件、一輩子的資產」,雖然這一篇文章的出發點基本上是相當正面的,也鼓勵人們在如此不景氣的時代中積極求進,但是這個文章卻有個刻板的印象,那就是我們常常看到新聞與報導,總是把「貧窮=成功」連結在一起,因此想到了這一本過去我曾經看過的一本好書《如果梵谷不憂鬱》。

《如果梵谷不憂鬱》是一本有一點點深度的心理相關的書籍,但因為標題實在是相當的吸引人,而恰巧那時也正流行一陣梵谷風,所以就把這本書讀完了。書中的大意環繞著一個非常重要的重點,也就是本書的主題:假如梵谷沒有憂鬱症,是否就沒有今天的成就?作者強烈的駁斥這樣的說法其實是不瞭解憂鬱症的殺傷力,有時可能對於憂鬱症患者給予不好的期望,比如憂鬱症的人可能有某方面的長才、或是跟電影雨人一樣是個數學天才...這個是一個蠻大的謬論,其實用最簡單的方法來反推,全世界這麼多的人受到憂鬱症之苦,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藝術家,而梵谷也從未挺身而出表示得到了憂鬱症是靈感的來源。

現在有些人喜歡把貧窮視為成功的幕後功臣,其實真的能在逆境成功的人,可能在優渥的環境下依然會成功,不見得只有在貧窮的環境才會激起鬥志。也許大部分的人將良好的環境下成功視為理所當然,而逆境下成功的人才是真英雄,這麼樣的推論其實也對社會無害,但是如果把「憂鬱症=藝術天份」掛勾在一起的話,那麼對於心靈已經飽受摧殘的人來說可能會是另外一次的打擊。

很慶幸周圍的朋友並沒有被這個可怕的病症所苦惱過,但希望周遭的朋友若有遇上了受到心靈疾病所苦之人,可以祝福他早日康復,才能夠發揮更多的才華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4069.JPG 

我一直有閱讀雜誌的習慣,不過台灣的雜誌大多圍繞在成功者的報導,而我相信商業成功者並不會把「真正的」成功的經驗放在一本99元的商業雜誌中公諸於世,所以因此參考價值不高。然而唯一一本是翻譯外國商業雜誌資訊,並且將管理、行銷、企業經營等核心的概念撰寫成為月刊的只有《哈佛管理學院》這本月刊。過去因為月刊的價格相當昂貴,只有到書店去站著看,最近發現網路書店有著不錯的訂閱價格,因此我從今年二月起開始訂閱。

 

《哈佛管理學院》美一篇文章都值得您細細的品味,品味的過程您也可以將自身的處境套入月刊中的案例或是劇情,我覺得相當的受用。因此常常看了一兩篇之後,我就會放下書本整理一下自己的思緒,並且思考一下:如果我是書中的企業家,我該怎麼做呢?

 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4009.jpg  

進入了《注意力行銷》的第一章節清楚的定義了「注意力」一詞:當人注意到一個訊息,並且對於訊息進行某種程度的反應,就是引起了「注意力」。書中特別強調引起反應這件事情,因為就算是把訊息貼在目標者的眼前,但是他沒有進行任何動作,這樣不算是引起注意力,就如同在吵雜的餐廳中,我們只會聽到與我們對話的那個人的聲音,但是不會聽到別桌的聲音是一樣的道理(但是會被干擾倒是真的)。

 

第一章已經告訴我們2002年以後的未來注意力將會是衡量公司產值的指標、也是未來行銷的重要指標。沒錯,過去「民調中心」只能透過電話簡單的訪問用戶是否收看哪些節目?收看的時間有多長?然而這樣的訪查離「準確」還差得遠,如今Google的技術已經不僅可以精確的鎖定進入網站者的來源、觀看次數甚至連看了幾秒後無法引發網友興趣的「退回率」都可以精確的計算。科技,確實有在進步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