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消費券行銷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IMG_5148(001).jpg 

政府消費券的政策執行了六個月之久,除了起初帶動了一波不錯的熱潮,許多網站、廣告、看板、紅布條都是掛著3600的優惠方案,不過任何的優惠都不能一成不變的掛在門口,因此過了一段時間,店家似乎對於消費券的熱度降低了,而廠商也沒有想出其他的消費券促銷方案,使得消費券又像是沒有發過一樣...不過隨著9月底消費券的最後使用期限將至,又看到了一波小小的,但是仍有誠意的消費優惠方案。母親看到了新聞的餐廳優惠,請我到網路查詢新聞中提及的這個餐廳究竟是那一家餐廳?沒想到還相當的好查,因為只有少少的十幾家餐廳與飯店,提出了最後的消費券優惠,而故宮晶華就是新聞上最近提及,只要3600就能享用7200餐點的優惠飯店。

IMG_5167(001).jpg 

就因為如此,我們很快的與飯店進行了預約,並於上週日的中午到了故宮晶華飯店用餐。原本我們以為這次的優惠會使得飯擠滿了觀光客(甚至是大陸的觀光用餐團)使服務品質下降,不過後來發現原來我是多慮了,故宮晶華很快的與我確認的訂席的資訊後,帶我們進入了環境極優的包廂內。一個包廂內有3個桌子,共可容納30個人,餐桌彼此的間距很大,因此用餐起來相當的舒服。

IMG_5179(001).jpg 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4051.JPG 

 

台視新聞:職訓補習班誘簽貸款 遭控詐騙 宣傳單稱免費 失業男掉陷阱 上百人受害 業者稱有先註明

 

補習班惡形惡狀 北市消保官:詐欺 廣告不實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

090206-ime0206.jpg 

這件事情真實發生在我的身上,故事的緣由是父親要換一台機車,而他再三要求幾個條件:低價、五期環保、冷門車種。因此網路上挑選了幾個品牌後,決定選擇比雅久的i'me(風格)車種,首先是比雅久PGO的車往往價格都比大廠的低廉;以及這一台機車很冷門,路上幾乎沒看過這一台車子,因此理論上失竊的風險會相當的低;最後,看到最近有消費券的優惠方案,因此這應該是一款不錯的選擇。

我到了住家附近的機車行詢問了這一台機車的價格,店家非常的熱心介紹,服務的態度也相當的好...這些都不是重點,到了報價的重頭戲,老闆開始說著:「這一台現在很優惠啦喔!消費券可以抵扣1萬元,還有貨物稅可以扣掉4千元,所以我報給你...6萬3千元好了!我還送你第三責任險還有領牌費,給你做個參考」。由於目前的環保五期新車開價7萬元都是稀疏平常,因此當下我聽到了這個價格覺得相當超值,也給老闆正面的口碑。

然而事情就在回家與父親報告的時候,我順手到了PGO的官方網站查詢了一下這一台機車的建議售價目前為近6萬9千元,現在問題來了:究竟這個價格是否還適用於消費券折抵1萬元,以及扣抵政府減免機車的4000元貨物稅呢?因此我抱著追求真相的心態,打電話到了PGO的總公司詢問這一台機車的價格,得到了一個饒富趣味的結果:6萬9千元可以適用消費券,以及減免4千元的貨物稅,因此優惠下來的價格為69000-10000-4000+3600(消費券)=58600元,由於領牌、第三責任險等費用還沒加上,如果加上去的費用大約就是6萬元整。

是的,真相就是店家老闆有稍微留了一手,賺了至少3千元。根據從朋友方的瞭解,其實機車店都有所謂的「銷售獎金」,更進一步的說機車行銷售了之後,除了基本利潤、銷售獎金以外,還有意打算在賺我3千元...我心想著:商人賺錢天經地義,然而在今日資訊如此發得的網路社會,如果店家想要獲得超過原廠預設給店家的利潤,我就覺得有一點超過了...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4051.JPG 

大部分的消費券行銷,都是給予消費者「合理的」優惠資訊居多,如果看到了「不合理」的優惠條件,可能當下會有好兩種可能:覺得廠商用盡全部的力量拼經濟,就是廠商在吹牛。最有名的吹牛的例子就是眼鏡行,過去配眼鏡的時候廠商往往會先將高得離譜的標價掛在眼鏡上面,然後跟消費者溝通時,祭出了神聖的折扣優惠,例如:這個原價是5千元的進口鏡架,目前我們特惠4折只要兩千元,加上鏡片全部配好只要兩千八百元...如此消費者賺到了爽度,但是店家私下透漏鏡架的成本其實還遠低於四折,因此這樣的行銷法就成為了眼鏡行的黃金行銷手法。

其實我們以為網路如此發達的今日,商品的價格應該非常的透明了,但其實不透明的價格永遠不會消失,例如「學習」、「服務」這幾類比較難以使用成本計價的東西,價格不可能透明。所以行銷來說,遇上了這些產業時,其實行銷都比較容易盡興的發揮各種創意,畢竟產業的價格並不透明,可以發揮的方式很多。然而使用如此誇張的方式行銷自己的價格優惠,也得注意許多層面,例如企業的形象、業務的執行、文宣是否合乎情理等...以免引來更多的問題。
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0026.JPG 

這是一家北市蠻知名的機車連鎖行,雖然我本來沒有打算聊這個案例,但是現在還能把"券"打成"卷"...也太天才了吧
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4008.JPG 

百貨公司一直都是消費券的「主力贊助廠商」,尤其印象中當政府宣佈消費券的政策時,京華城就開了第一槍,可說是響亮又令人拍案叫絕。回想去年年底京華城喊出3600變4000的促銷時,政府居然還高分貝的警告京華城的行為可能觸法,這樣不就是告訴消費者「京華城的優惠真的很優,大家快去」的意思嗎?不僅贏得了業績,也讓新聞台免費幫業者做了一次響亮的廣告。

不過就在這幾天路過微風廣場的時候,看到了這個誘人的畫面...不,應該說是消費券的優惠情報大看板,雖然字體小了一點,必需要靠得非常近的距離才看得到文字的內容,我想除了我以外,應該很少人可以在狹窄的人行道上停留,仔細閱讀消費券的優惠方案,然而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值得行銷人借鏡的廣告方式:清楚的描述自家商品的優惠方案外,也不忘公司的形象,是一個值得肯定的行銷方式。
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F0013.JPG 

消費券對於台灣的經濟是否有幫助雖然沒有一定的答案,但是可以肯定的是,消費券確實激發起很多行銷工作人員的創意,讓商家開始認真的思考:消費者想要的優惠是什麼?版主在逛街的路上,看到了許多創意十足的消費券行銷宣傳,然而有些行銷是禁不起考驗的,例如之前提到的家樂福消費券"3600換7200"的方案,不僅不優惠且很擾民,就是一個惡例。

因此,版主想要藉著逛街的時候,拍攝一些店家的消費券優惠,並且與大家分享這樣的文宣、方案是否是真的可以吸引到消費者的目光。就以昨日到IKEA家具賣場來說,"3600送3600"的方案,光聽到就覺得相當的優惠!然而昨日的IKEA逛街人潮實在是太多,因此雙手空空的回家,直到回到了家中開啟網路查詢,優惠的限制最重要的一點:

"消費IKEA居家用品每滿2,000元,可使用IKEA商品抵用券200元一張; 每滿5,000元,可抵用500元一張,以此類推。"

然而,IKEA的消費券優惠與家樂福的最大不同,在於消費者是用3600消費券買了3600的商品後,得到了一張3600的折價券,而不是要消費者花費3600購買一本7200的抵用券。換句話說,這個優惠的方案算是一個得到IKEA 9折折價券的方式,就行銷的角度來說,算是一個四平八穩的方案,雖無驚爆市場的行情,但也沒有缺席這樣的消費祭典。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money.jpg 最近老婆到了一個相當受到媽媽們歡迎的討論板,聊到了某家大賣場提出了「消費券3600換7200」的文宣,瞬間擠爆了討論板,但是經過版友的逐一訪查,發現這個活動其實是一種變相的折價策略:當你拿了3600給店家時,會發給你一本類似價值7200的商品折價券,請消費者按照上述的「時間」、「產品」、「額度」購買就可以節省超過7200的金錢,乍聽之下鄉當得不錯,但是身為行銷的人,一聽就知道問題可大了。後來我也找到了那個討論板,後來發現精明的版友們早就發現這個策略也優惠不到消費者,所以至少以網路行銷的角度來說,這個活動是失敗的...。

雖然我手頭沒有規劃到任何消費券的企劃案,不過我也動腦了一下:假如今天是我規劃賣場的消費券方案,要怎麼樣才會讓人湧入我的賣場呢?我的第一個想法就是「降低門檻」,例如只要持有消費券消費者,不論面額是200或是500元,都可以得到我的特價商品,一來可以吸引客戶,二來也可以優惠消費者彈性的使用剩餘的消費券到其他的產品上。第二個想法是「合理放大效益」,過度誇大的效益可以得到很瞬間的曝光機會,但是如果消費者的期望與現實落差太大,我想網路討論板大概就沒完沒了...與其引起消費糾紛,不如合理的將使用限制放寬,得到了媒體曝光的機會也爭取了消費者的信賴。

雖然我並沒有參與過賣場的行銷經驗,但就我以前的朋友表示:其實行銷企劃相當的血淋淋,畢竟通路為王的今日,廠商往往得屈就於通路的各種壓力配合活動行銷...

 
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G_3293.jpg 昨天台灣最大的新聞,絕對沒有比「消費券」更搶鋒頭的新聞了。應該說,消費券這個話題已經瘋台灣瘋了快三個月吧,以一個行銷人的角度來說,不得不佩服規劃這個活動的政府單位(管他是財政部還是內政部...),我們回想看看,台灣有哪個政策可以讓全民能夠討論長達三個月之久?絕對沒有!就算是有也可能是斷斷續續的談論,消費券,絕對是行銷的一個大成功。

昨天開始有新聞討論一些「消費券」的特殊現象,其中有兩個特別吸引我的注意,第一個就是很多人開始在網路上表示「願意收購消費券」,因為他們可以拿這個消費券換到更棒的折價商品,並轉手販賣;第二個新聞則是說開始有人「珍惜」消費券,因為消費券可以得到更多的優惠,比現金來得偉大。真的是這樣嗎?

想跟大家分享幾個想法:首先「願意收購消費券」我覺得應該不是真的新聞,大家應該都很清楚消費券是現金的一個延伸,而用途與現金相近,可以想像成類似「台灣百貨」的消費禮券,因此用3600現金買3600禮券,就可以買到2萬元的高價商品,得說這些人想太多了。一個很簡單的重點:今天我拿現金去買,難道店家會跟我說「對不起這個優惠只有消費券可以使用,現金無法配合」嗎?如果真的有這樣的店家,那麼真的該打二十大板的屁股都不夠罰。

而第二個新聞其實想法與結論與第一個類似:當你拿出了白花花的現金,要求得到與消費券同等的優惠,難道店家會不肯嗎?其實消費券最大的功勞之一,就是讓許多商家開始如何做行銷。雖然我問了一些過去服務的公司,談到消費娛樂性的產品幾乎都是降幅驚人,利潤其實已經有很大的縮水了,但是賣得出總比賣不出好。

目前,消費券還放在家中的書桌...

risingst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